最近和一位正忙于秋招的HR朋友聊天,她提到了一个在校生求职的趋势:实习开始得越来越早。几年前,大学生通常从大三暑假开始实习,之后进入秋招和春招。然而,现在的大学生从大一、大二就已进入实习的竞争中。大家都认为,提前积累职场经验,在毕业季的校招中将更具竞争力。于是,大学生们纷纷成为了“实习早鸟”,但这些提前步入职场的年轻人,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他们的职场初体验又带来了哪些思考?
@King
“大二开始实习,我感觉自己已经落后了。”
从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开始,原本打算与朋友聚会的我发现,身边在北上广念书的同学都去实习了。我顿时感到焦虑,尤其是想到他们每个寒暑假都有实习经历,到了毕业找工作时,简历上至少有6到7段实习经验,而我却只有在校社团的经历。经过努力,我在毕业前也完成了四份实习,秋招顺利拿到了一份offer。虽然四年间一直在上课和工作之间奔波,连恋爱都没谈过,但最终的结果证明,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。
@王同学
“实习后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。”
作为金融专业的在校生,我一入学就听到学长说,行业里有背景的人未来收入不菲,而普通人只能去银行前台工作或卖信用卡。带着这种焦虑,我开始疯狂找实习。通过几次实习,我最大的收获是认知的提升和技能的积累。我记得第一份实习时觉得任务无聊,做会议纪要时偷懒使用语音识别软件,结果带教的同事问我会议要点是什么时,我根本答不上来。这让我明白,不是工作无聊,而是我没有真正投入进去。之后,我意识到办公软件的使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,还要有逻辑和信息传递能力。这样的实习经历,比仅仅为兼职赚钱积累更多实际意义。
@火腿
“早点实习,早点看清职场的真实面貌。”
大一暑假我拿到了一份线下实习的机会,正式体验到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。我的工作内容看似简单,就是编辑自媒体内容、发给同事审核、定时发布,感觉自己像个“牛马”,但却是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。实习后,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吐槽职场剧脱离实际。虽然工资不高,但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自己不想做什么,也更加了解了自己擅长什么。现在的我,已经对职场有了较清晰的认识,而我的室友们却还在迷茫找方向。
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确实会让在校生非常忙碌,很多人因此以为自己已经领先了。但实习提前并不一定等同于求职的成功。为了避免进入实习的误区,大学生需要避免以下四个常见误解:
误区一:实习占用了过多学习时间
大一大二的课程较多,但很多公司要求实习生每周至少出勤三天,这难免会和上课时间冲突。实习固然重要,但学业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,不能本末倒置。利用寒暑假来进行实习会是更好的选择。
误区二:实习数量多不代表质量高
不少学生以为多做几份实习就能让简历更具竞争力,但企业在校招中更看重的是实习的相关性和实际收获,而非数量。如果你未来想进入某个行业,就应尽早尝试相关的实习,而不是随便找几份没有联系的工作。
误区三:高薪实习不一定是好实习
有些学生会选择高薪的实习工作,但实习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,而不是工资的高低。头部企业的实习薪资往往不高,但这些经历能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。
误区四:不能转正的实习是浪费时间
有的学生认为,如果实习不能转正,就没有价值。实际上,实习是为积累经验、提升能力,而不只是为了转正。如果在实习中抱着错误的期待,一旦发现无法转正就怠工,反而是浪费了这段宝贵的时间。
对于那些想通过实习提升竞争力的学生来说,实习不仅仅是抢跑的机会,还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:
目的1:适应职场,转换思维模式
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职场,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职场和校园最大的区别在于,职场中没有标准答案,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目的2:探索职业定位,明确发展路径
实习是一种试错的机会,通过不同的实习,大学生可以验证自己擅长的工作方向,并提前了解各行业的区别,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规划。
目的3:积累经验,提升求职竞争力
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,丰富的实习经历能够让简历更具说服力,但更重要的是实习中的成长和积累。要学会通过简历展示自己的优势,才能获得更多面试机会。
总之,实习提前虽然成为了趋势,但如何避免陷入实习误区、通过实习真正实现个人成长,才是每个“实习早鸟”需要思考的问题。